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可划分出四个构造单元(B1,B2,B3和B4):B1属于中祁连变质地块,B2为古祁连洋在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B3属于加里东期的古火山岛弧,B4为孤后残余海盆。本区存在两期韧性变形:第一期韧性变形以形成近垂直于造山带的NE-SW向拉伸线理为特征,剪切标志显示其主要为一系列从N→S的逆冲叠覆构造,与古祁连洋向北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韧性变形形成四条韧性平移剪切带(SZ1,SZ2,SZ3和SZ4),具有近水平NWW-SEE向拉伸线理和近直立的叶理、微构造、石英组构及同构造变质作用反映其变形温度条件为500℃~350℃(从SZ1→SZ4逐渐降低)。剪切带内的剪切标志显示其为与造山带走向平行的右行平移特征,代表加里东期俯冲及碰撞作用后造山带的陆内挤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