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转化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3
作者
高宁 [1 ]
程玉鹏 [1 ,2 ]
毕珊珊 [3 ]
李慧玲 [1 ]
刘莉莉 [1 ]
蒋倩倩 [1 ]
王振月 [1 ]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 哈尔滨师范大学
[3] 不详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11.05.008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结构修饰以及新化合物的开发。微生物转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已知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也可以用来生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量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同时可用于药物代谢机制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微生物转化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J].
杨中铎 ;
周静怡 ;
杨明俊 .
中医药学报, 2011, 39 (04) :69-71
[2]   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赵红晔 ;
徐启华 ;
王月飞 ;
王玉阁 ;
王滨 .
中医药学报, 2010, 38 (05) :26-29
[3]   三种真菌对洋地黄毒苷的生物转化特性研究 [J].
王丽娟 ;
王敏 ;
温竹 ;
刘增兵 .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3) :8-12
[4]   Streptomyces griseus ATCC 13273对4种黄酮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 [J].
王园园 ;
刘吉华 ;
余伯阳 .
药物生物技术, 2005, (05) :32-35
[5]   雷公藤内酯及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J].
叶敏 ;
宁黎丽 ;
占纪勋 ;
郭洪祝 ;
果德安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1) :82-89
[6]   铜绿假单孢菌AS1.860对紫杉醇的微生物转化 [J].
占纪勋 ;
张元兴 ;
宁黎丽 ;
叶敏 ;
郭洪祝 ;
果德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4) :429-432
[7]   刺囊毛霉对三种大黄游离蒽醌的生物转化研究(英文) [J].
张薇 ;
占纪勋 ;
陈英杰 ;
果德安 .
中国天然药物, 2003, (04) :27-31
[8]   蟾酥质量研究及其药理临床应用进展 [J].
程国华 .
中草药, 2001, (02) :90-92
[9]   天然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与创新药物开发 [J].
余伯阳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05) :36-39
[10]  
用生物转化生产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P]. 朱关平.中国专利:CN1012376B,198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