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被引:60
作者
刘同舫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当代社会思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其最具代表性者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实质皆为企图修正和解构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重新诠释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中国社会的整体走向。当代社会思潮呈现出着意诠释中国的现代性、以学术策略吸纳民间力量、宣扬知识精英的理性统治以及用唯心史观置换唯物史观的共同特性。面对当代社会思潮竞相展示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转换态度,变"被动回应"为"主动挑战",在挑战当代社会思潮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德意志意识形态[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3
[2]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 [J].
邢贲思 ;
江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1) :73-82+205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保守主义思潮 [J].
谢武军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1, (03) :103-109
[4]   历史虚无主义二题 [J].
龚书铎 .
高校理论战线, 2005, (05) :49-51
[5]  
走进马克思[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孙伯〓,张一兵主编, 2001
[6]  
民主社会主义评析[M]. 重庆出版社 , 徐崇温著, 1995
[7]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8]  
用马克思主义评析西方思潮[M]. 重庆出版社 , 徐崇温著, 1990
[9]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J].
陈先达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03) :35-45
[10]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主义民主党的任务[M]. 三联书店[德]爱德华·伯恩斯坦 著,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