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眼构造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1
作者
薛耀松
唐天福
俞从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白云岩; 碳酸盐岩; 孤立型; 化学岩; 碳酸盐沉积物; 雪花构造; 沉积构造; 鸟眼构造; 轮纹; 层纹; 石灰岩; 泥晶灰岩; 震旦系灯影组; 亮晶白云石; 环境意义;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84.01.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鸟眼”(Birdseyes)是古代碳酸盐岩地层中一种常见的沉积构造现象。有些人把鸟眼构造作为潮上干燥环境的典型标志。对于“鸟眼”的定义及其成因,Deelman(1972)认为,鸟眼构造是沉积期间或刚刚沉积之后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形成的一种(原生的和准同生的)沉积构造。只有确定了其成因方式之后才能进一步论述其形成环境。也就是说,不能把次生作用(如成岩后的溶解作用)形成的孔洞称作鸟眼,也不能一见鸟眼构造就认为是潮上环境。笔者赞同这种观点。本文仅对我国震旦系和白垩系-第三系碳酸盐岩中的鸟眼构造特征、成因及古环境意义作初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