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剩余模型及集群剩余的效应分析——基于“结构洞”理论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胡登峰
王丽萍
王巍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结构洞; 集群剩余; 剩余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根据"结构洞理论"和经济外部性效应分析,文章认为集群剩余是集群内的组织,包括企业、政府、中介等集群行为主体的网络化行为所产生影响,且这些组织不可能都因自身的投入而获得一个可预期的固定报酬,总会有个体或群体分享一个不确定的报酬;在集群剩余既定的情况下,影响企业分享不确定报酬的相关因素主要是网络位置、网络结构、网络中不同节点及网络中节点属性。同时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集群剩余的效应,并指出以集群剩余作为研究产业集群的视角,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集群网络关系,并为集群内治理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论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 [J].
臧旭恒 ;
何青松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3) :5-13
[2]   组织间关系:价值界面与关系租金的获取 [J].
罗珉 ;
徐宏玲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1) :68-77
[3]   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 [J].
池仁勇 .
管理世界, 2005, (10) :102-112
[4]   集群剩余与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 [J].
李宁 ;
杨蕙馨 .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02) :60-64
[5]   企业集群和集群剩余 [J].
陈利华 ;
吴添祖 .
经济师, 2005, (01) :178-179
[6]   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网络治理——基本的概念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 [J].
李维安 ;
周建 .
南开管理评论, 2004, (02) :12-17
[7]   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 [J].
孙国强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1) :14-20
[8]  
内生性企业集群理论研究[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倪沪平著, 2005
[9]  
组织社会学十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周雪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