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被引:13
作者
陈莹
赵剑强
胡博
刘珺
毛鹤群
机构
[1]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路面径流; 初期冲刷效应; 影响因素; 污染负荷; M(v)曲线; 降雨特征; 污染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29 / 9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J].
李贺 ;
张雪 ;
高海鹰 ;
傅大放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11) :1037-1041
[2]   城市降雨屋面、路面径流水文水质特征研究 [J].
董欣 ;
杜鹏飞 ;
李志一 ;
喻峥嵘 ;
王锐 ;
黄金良 .
环境科学, 2008, (03) :607-612
[3]   天津市区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J].
张淑娜 ;
李小娟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2) :25-28
[4]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 [J].
张巍 ;
张树才 ;
岳大攀 ;
万超 ;
叶友斌 ;
胡俊栋 ;
王开颜 ;
高艳 ;
王学军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1) :160-167
[5]  
公路路面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J]. 甘华阳,卓慕宁,李定强,周永章.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03)
[6]  
公路路面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J]. 甘华阳,卓慕宁,李定强,周永章.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 (03)
[7]   澳门城市路面地表径流特征分析 [J].
黄金良 ;
杜鹏飞 ;
欧志丹 ;
李梅香 ;
赵冬泉 ;
何万谦 ;
王志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4) :469-473
[8]   城市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管理 [J].
王和意 ;
刘敏 ;
刘巧梅 ;
侯立军 ;
欧冬妮 .
水科学进展, 2006, (02) :181-185
[9]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J].
李立青 ;
尹澄清 ;
何庆慈 ;
孔玲莉 .
水科学进展, 2006, (02) :288-294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