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与雾化水滴联合作用增强燃煤PM脱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15
作者
陈厚涛
赵兵
章汝心
曹金祥
沈湘林
机构
[1]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声波团聚; PM2.5; 种子颗粒; 联合作用;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9.02.005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声波夹带理论和重力沉降理论,建立了燃煤PM2.5在声波与雾化水滴联合作用下团聚清除的实验装置,对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团聚清除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在线实时测量烟气中颗粒浓度在外加作用前后的变化,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细颗粒的团聚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声波单独作用及与外加雾化水滴联合作用下,系统对于燃煤烟气中颗粒数目浓度峰值粒径约为0.1μm的超细颗粒物均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联合作用下的清除效率高于声波单独作用。当声场强度达到158.5dB时,联合作用下颗粒数目浓度清除效率达到了68%,比声波单独作用增加了21%。实验结果表明声波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燃煤PM2.5的脱除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煤燃烧源排放的PM形态及重金属分布的对比研究 [J].
岳勇 ;
姚强 ;
宋蔷 ;
李水清 ;
王珲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35) :33-38
[2]   声波与种子颗粒联合作用下细颗粒脱除的实验研究 [J].
赵兵 ;
陈厚涛 ;
徐进 ;
沈湘林 .
动力工程, 2007, (05) :785-788
[3]   不同条件对煤粉燃烧后PM10、PM2.5、PM1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吕建燚 ;
李定凯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0) :103-107
[4]   燃煤过程中氧含量对可吸入颗粒物形成及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J].
刘小伟 ;
徐明厚 ;
于敦喜 ;
俞云 ;
高翔鹏 ;
曹倩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15) :46-50
[5]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声波团聚效果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J].
姚刚 ;
赵兵 ;
沈湘林 .
热能动力工程, 2006, (02) :175-178+216
[6]   燃煤锅炉颗粒物粒径分布和痕量元素富集特性实验研究 [J].
岳勇 ;
陈雷 ;
姚强 ;
李水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8) :74-79
[7]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J].
董雪玲 .
资源·产业, 2004, (05) :52-55
[8]  
煤粉炉PM10/PM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J]. 刘建忠,范海燕,周俊虎,曹欣玉,岑可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01)
[9]  
Fine particulate (PM2.5–PM1) at urban sites with different traffic exposure[J] . Michele Giugliano,Giovanni Lonati,Paola Butelli,Laura Romele,Ruggero Tardivo,Mario Grosso.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5 (13)
[10]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acoustic aerosol agglomeration[J] . Thomas L Hoffmann.Ultrasonics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