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

被引:2
作者
王建英
谢若梅
王超
李丽平
刘平
田国卫
机构
[1] 濮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气候倾向率; 暖冬; 极端气温; 界限温度; 粮食生产;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8.s1.056
中图分类号
S16 [农业气象学];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分别为0.23~0.46℃/10 a、-0.05-0.11℃/10 a和0.14℃/10 a;年高、低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 a和2.35天/10 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天/10 a、终日推后1.02天/10 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 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因此,当地气候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丁一汇,戴晓苏
    [J]. 气象, 1994, (12) : 19 - 26
  • [2] 我国近40年温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素华,潘亚茹,郭建平
    [J]. 气象, 1994, (05) : 36 - 41
  • [3] 豫东北沙区近50年风、沙气候变化的统计特征[A]. 贾金明,王运行,王树文,孙贵姣,徐巧真.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4
  • [4] PC-1500袖珍计算机BASIC语言应用程序集[M]. 气象出版社 , 宛公展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