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和种群增长影响

被引:16
作者
陈艳
王金秋
王阳
俞顺章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 LC50; 种群增长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79 [植物生理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对咸淡水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克隆培养法,通过编制生命表计算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l)、净生殖率(R0)和世代时间(T),研究MC-LR的浓度在1~20mg/mL之间对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C-LR的24h LC50为124.87mg/mL;各实验组轮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及种群增长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R0的改变最明显,对照组是实验组的2.4~3.8倍;实验组轮虫的雄体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研究还显示了轮虫对MC-LR有较强的耐受能力;MC-LR能降低轮虫的生命周期、繁殖和种群增长率;MC-LR能诱导轮虫雄性个体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铜锈微囊藻两种表型的生长生理特性及毒素组成比较分析 [J].
雷腊梅 ;
宋立荣 ;
刘永定 .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03) :205-209
[2]   二种淡水微囊藻rDNA16S-235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J].
陈月琴 ;
何家菀 ;
庄丽 ;
曾陇梅 ;
屈良鹄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1) :41-46
[3]   有毒铜绿微囊藻对鱼和溞的毒性 [J].
何家菀 ;
何振荣 ;
郭琼林 .
湖泊科学, 1997, (01) :49-56
[4]  
Effects of toxic cyanobacteria and purified toxins on the survival and feeding of a copepod and three species of daphnia. DeMott W R, Zhang Q X, Carmichael W W.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