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2004-2007年东源县统计年鉴、历年年初土地面积、2002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相关数据,对重点饮用水源地——东源县14a(1994-2007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东源县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0.8561hm2·cap-1,而实际人均生态空间面积(均衡承载力面积)为1.6418hm2·cap-1,人均生态盈余为0.5887hm2·cap-1。14a来东源县的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几乎都是大于生态需求(除了1995年、1996年生态需求略大于生态供给外),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生态盈余呈现稳中增长的趋势,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相对可持续状态。其中,林地生态承载量最大,生态盈余最多,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耕地生态承载量次之,生态足迹最大,生态赤字大,生态压力严重;水域和草地的生态压力逐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