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特异高产株型的构思

被引:6
作者
梁振富
赵爱莉
王大秋
孟庆福
孙淑贤
机构
[1] 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品种; 乘积; 单位面积株数; 单位面积产量; 脂肪; 蛋白质; 单产; 单株粒数; 株型; 百粒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大豆高产理想株型的研究,国内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已进行深入的研究。盖均益教授通过群体生理研究指出,高产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干物重、荚干重、粒干重在动态过程中比中、低产类型均较大,成熟时表现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均较高。其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而生殖生长期相对较长,两者的重叠期也相对较短,其产量在空间的分布垂直方向为均匀型,水平方向为主茎型或主茎分枝并重型。董钻教授通过研究指出,大豆生产是群体生产,大豆产量是群体产量,创造325公斤/亩的产量,必须建立相应的群体结构,应当育成适宜的株型材料。王喜良提出,亩产447——583斤的产量结构应是平方米株数38±14株,株粒数56±26,平方米粒数2000±400,百粒重20±3克。许冬梅先生提出,单位面积总荚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r=0.934),可做为设计特定生态条件下高产模式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4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