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基于积极受众的讨论

被引:4
作者
张宏树
机构
[1]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积极受众; 数字鸿沟; 数字机遇; 中介; 媒介素养;
D O I
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08.12.04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已成为社会与人发展的关键性命题。目前关于数字鸿沟的表述主要考量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物质手段的鸿沟,而忽略从社会秩序中介化的现实来审视"积极的受众"提供的可能性。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争夺知识的控制成为社会的主要社会博弈活动。伴随着信息技术介入越来越多的社会情景,传播媒介的变化改变了社会进程、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媒介成为人类信息的关键性因素,人类怎样处理、学习与感觉信息成为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之一,于是,媒介素养应运而生。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迫切需要建构与完善公民数字时代的媒介素养。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媒介与终生学习 [J].
段京肃 .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7, (01) :96-97
[2]   关于跨越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J].
邵培仁 ;
张健康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1) :126-134
[3]   数字鸿沟: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J].
孙敬水 .
国际问题研究, 2002, (06) :54-58+33
[4]   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3) :5-12
[5]   数字鸿沟引论:信息不平等与数字机遇 [J].
曹荣湘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1, (06) :20-25
[6]  
传播学.[M].鲁曙明; 洪俊浩;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大众传播理论.[M].[美]斯坦利·巴兰(StanleyJ.Baran);[美]丹尼斯·戴维斯(DennisK.Davis)著;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尴尬的接近权.[M].(英)史蒂文·拉克斯(StephenLax)等著;禹建强;王海译;.新华出版社.2004,
[10]  
娱乐至死.[M].(美)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