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的方式及其效力光谱——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为例

被引:14
作者
唐明良
机构
[1]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评; 参与方式; 效力; 理性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公众参与是促进理性形成、容纳各种价值立场并实现行政决策自我正当化合法化的行政程序装置,该装置能否发挥既定的功能,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设定和安排合理的参与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法效力。以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为例,目前在功能意义上至少有公开说明会、公众意见调查、陈述意见、公听会、公告-评论、公民咨询团体、听证会、参与决定、公众投票等九种方式,其在法效力上呈现递增的格局和"光谱式"的排列。但在参与方式选择上,并不是选择效力越高的方式,越能达致理想的参与功能,而应结合各种要素进行衡量,既不能片面地对公众参与的法效力产生迷信,亦不能让公众参与走过场,成为纯粹的合法性"背书",而应将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塑造成风险沟通和理性形成的程序场域。以上述观点为分析框架,我国环评法制所设定的公众参与方式及其法效力具有参与方式可替代性强、规范内涵不足及双向沟通交流匮乏、反馈性机制不足或者难以落实等特点和缺陷,需通过程序和制度建设予以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 [J].
陈仪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37-40
[3]   对提高环评有效性问题的法律思考——以环评报告书审批过程为中心 [J].
汪劲 .
环境保护, 2005, (03) :28-32
[4]   法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新发展 [J].
吴仁海 .
国外环境科学技术, 1997, (03) :1-3+10
[5]  
安徽省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策研究.[D].赵光慧.合肥工业大学.2008, 05
[6]  
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M].(美) 弗里曼; 著.商务印书馆.20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M].卞耀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8]  
环境政策与法律.[M].叶俊荣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9]  
行政法.[M].翁岳生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0]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M].陈金钊等辑主编;郑永流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