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多孔白垩岩的孔隙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5
作者
谢守益 [1 ]
徐卫亚 [1 ]
贾赟 [2 ]
邵建富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 法国里尔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白垩岩; 孔隙压力; 有效应力; 孔隙弹性; 孔隙塑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表明,白垩岩具有两种相互独立的塑性力学机制:塑性孔隙坍塌和塑性剪切变形。据此,一个基于Gurson准则和Pietruszczak准则的本构模型被提出用来描述其塑性力学特性。该模型包含2个屈服面方程和相应的塑性流动准则,在排水条件下进行验证并获得满意的结果。然而,白垩岩力学性质除受其矿物组成、结构以及饱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孔隙压力对其力学特征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饱和多孔白垩岩的力学特性必须考虑孔隙压力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将Coussy孔隙塑性理论扩展用于研究饱和白垩岩的孔隙塑性力学特性,根据孔隙弹塑性力学的一般框架,讨论在弹塑性域上有效应力尤其是塑性有效应力概念的有效性。通过将本构模型中两种塑性力学机制的塑性加载函数和塑性潜能表达成塑性有效应力的函数,就能够研究饱和多孔白垩岩在考虑孔隙压力变化条件下的孔隙力学性质,研究在不排水条件下,特别是在不排水三轴压缩条件下白垩岩的塑性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之间存在很好的特性上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塑性有效应力概念的方法提出的本构模型能用来描述饱和多孔白垩岩的孔隙力学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04 / 8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多孔岩石塑性压缩本构模型研究 [J].
谢守益 ;
徐卫亚 ;
邵建富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7) :3154-3158
[2]  
A Micromechanics-Based Approach to the Failure of Saturated Porous Media[J] . P. De Buhan,L. Dormieux.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