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南京儿童生长环境比较分析

被引:10
作者
王民洁
王克威
陈一心
邱景华
金利波
曾文星
徐静
Deborah Goebert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2] 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
[3] 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
关键词
不同年代; 再调查; 社会心理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社会环境差异 ,为探讨家庭计划生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于 1999年在同样的南京地区 ,用 1984年调查的同样方法 ,针对社区里 3~ 6岁儿童及其家长 ,使用同样的中文版Achenbach行为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施行再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年后的社会与家庭环境和养育子女方法与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儿童的社会心理发育有不同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 [J].
王玉凤 ;
任桂英 ;
顾伯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1) :51-53
[2]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分析:南京的十年追踪研究 [J].
陶国泰 ;
邱景华 ;
李宝林 ;
曾文星 ;
徐静 ;
DeborahGoebert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04) :210-212
[3]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行为发展研究:六年追踪报告 [J].
陶国泰,邱景华,李宝林,曾文星,徐静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01) :1-5+45
[4]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名儿童少年报告[J]. 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