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32
作者
严文明
机构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植硅石; 长江中游; 彭头山文化; 吊桶; 仙人洞; 提升容器; 栽培稻; 稻作农业; 稻谷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和农学界在稻作起源的研究中有不少新的成果。其中一些是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中取得的,从而大大推动了这一课题的深入发展。一、贾湖栽培稻的发现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出贾湖栽培稻遗存的发现及其鉴定结果对稻作起源研究的重要意义。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城以北22公里,适当淮河支流沙河南岸的阶地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3—1987年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一个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的发现及意义 [J].
陈报章 ;
张居中 ;
吕厚远 .
科学通报, 1995, (04) :339-342
[2]   舞阳史前稻作遗存与黄淮地区史前农业 [J].
张居中,孔昭宸,刘长江 .
农业考古, 1994, (01) :68-77
[3]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 [J].
汤圣祥 ;
闵绍楷 ;
佐藤洋一郎 .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03) :129-136
[4]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J].
严文明 .
农业考古, 1989, (02) :72-83
[5]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J].
严文明 .
农业考古, 1982, (01) :19-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