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9
作者
李自成
刘勇
巫少荣
徐宏贵
张爱东
王巍嵩
黄贤珍
机构
[1]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 东莞市桥头医院内科
[3]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广州
[4] 广州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 ,及其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据冠状动脉造影将 76例患者分为CHD组 (5 2例 )和非CHD组 (2 4例 ) ,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IMT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 ,计算IMT及粥样斑块诊断CHD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 :非CHD组及CHD组IMT分别为 (0 .79± 0 .11)及 (1.11± 0 .37)mm ,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8.3% (2 / 2 4 )及 71.2 % (37/ 5 2 ) ,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颈总动脉IMT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 0 .80 ,IMT诊断CHD的最佳分界值为 0 .90mm ,以IMT≥ 0 .90mm及 (或 )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CHD ,敏感性 82 .7% ,特异性 79.2 %。结论 :颈总动脉IMT对诊断CHD有一定的准确性 ,IMT≥ 0 .90mm及 (或 )出现粥样斑块是预测CHD较为敏感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J].
周慧青 ;
孙宁玲 ;
杨松娜 ;
王伟民 ;
刘美贞 ;
胡恒慧 .
高血压杂志, 2000, (04) :15-16
[2]   高频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J].
郭瑞强 ;
周青 ;
陈孝义 ;
周立明 ;
郝力丹 ;
姜霞 ;
初洪刚 ;
孙彬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0, (08) :20-22
[3]   应用ROC曲线图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准确性(续完) [J].
张克坚 ;
杨振华 .
江西医学检验, 1999, (03) :189-191
[4]   应用ROC曲线图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准确性 [J].
张克坚 ;
杨振华 .
江西医学检验, 1999, (02) :66-68
[5]   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J].
姚依群 ;
徐少平 ;
简文豪 ;
黄小琴 ;
徐幼月 ;
张凌辉 ;
黄平 ;
朱洁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 (01) :33-35
[6]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黄铮 ;
龚兰生 ;
施仲伟 ;
沈卫峰 ;
于金德 ;
刘伊丽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 (03) :35-37
[7]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 [J].
黄铮,龚兰生,施仲伟,沈卫峰,于金德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 (05)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