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徐梦瑶 [1 ,2 ]
梁秀娟 [1 ,2 ]
王益良 [1 ]
李强 [1 ]
姜佳浃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开采; 三江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对三江平原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和90年代至今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平原区还接受丘陵区的地下水侧向流补给及河水补给,排泄在早期以蒸发为主,后期以人工开采为主;三江平原地下水循环演化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发生负均衡变化的,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90年代负均衡更加显著,形成了一些地下水超采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J].
杨湘奎 ;
孔庆轩 ;
李晓抗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3) :49-52
[2]   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J].
刘正茂 ;
夏广亮 ;
赵艳波 .
水利发展研究, 2006, (12) :38-41
[3]   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工程模式 [J].
姚章村 ;
夏广亮 ;
孔令波 ;
朱春凯 .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1, (01) :5-8
[4]   垦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J].
刘强 ;
孙久立 .
水利天地, 2003, (08) :34-35
[5]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低湿地井灌区年降水序列变化趋势分析 [J].
刘东 ;
付强 .
地理科学, 2008, (03) :380-384
[6]   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关守政 ;
李守玉 ;
林振荣 .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8, (02) :85-87
[7]   佳木斯市井灌稻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 [J].
秦华联 ;
王保志 ;
张建国 ;
郭宝顺 .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 (02) :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