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层累视角下的地方形成机制探讨——以北京东高村镇为例

被引:10
作者
戴俊骋 [1 ,2 ]
周尚意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方; 地方形成; 历史层累; 工业空间演替;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5.05.003
中图分类号
K901.6 [];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在工业空间的演替过程中,地方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地理学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多琳·梅西地方历史层累理论,以北京平谷东高村镇为例,采用访谈方法,调查当地不同时期和同时期内各种动力对该镇地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资本作用和提琴技艺传承的能动性是决定东高村镇是否保持地方性的关键。本文认为:第一,一个地方历史层累的过程可以视为资本在当地的积累过程。第二,经济层与文化层的互动,以及多元主体的进入,使得原本不构成地方性的制琴技艺,试图转化成为地方性知识传承创新系统。第三,地方还由层内不同行动者与资本结构的博弈产生,一旦行动者无法突破资本结构的束缚,将导致地方性削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Justice,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Harvey D. . 1989
[2]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J].
周尚意 ;
杨鸿雁 ;
孔翔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566-1576
[3]  
The Limits to Capital. Harvey D. . 1982
[4]   IN WHAT SENSE A REGIONAL PROBLEM [J].
MASSEY, D .
REGIONAL STUDIES, 1979, 13 (02) :233-243
[5]   浅析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的作用——对近年文化地理学核心刊物中相关文章的梳理 [J].
唐顺英 ;
周尚意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159-1165
[6]  
Place,Culture,Representation. Duncan J,Ley D. . 1993
[7]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J].
李蕾蕾 .
人文地理, 2005, (02) :77-83
[8]  
Geographies of Knowledge Formation in Firms[J] . Ash Amin,Patrick Cohendet. &nbspIndustry & Innovation . 2005 (4)
[9]  
Place of Geometry:The Materiality of Place. Hetherington K. Ideas of Difference:Social Spaces and the Labour of Division . 1997
[10]  
Space,Place,and Gender. Massey D.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