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负荷方式引起的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方红光
王健
机构
[1] 浙江大学计算中心,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杭州,杭州
关键词
负荷方式; 采样部位; 腰部肌肉; 表面肌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18.04 [生物信息、生物控制];
学科分类号
0831 ;
摘要
采用时频、复杂度和定量递归信号分析方法对Biering-sorensen和Ito-Shirado条件下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比较。10名正常受试者分别参加Biering-sorensen和Ito-Shirado运动负荷试验,分别获取两侧L2L3和L5S1部位表面肌电信号。研究发现,以上两种运动负荷方式下平均功率频率和复杂度时间序列曲线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确定性线段百分数时间序列曲线呈单调递增型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负荷方式和采样部位对以上信号分析指标变化斜率的影响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证明Biering-sorensen负荷方式较Ito-Shirado负荷方式对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有较大的影响,而采样部位也是腰部肌肉功能评价不可忽视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3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sEMG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健 .
体育科学, 2000, (04) :56-60
[2]   动态运动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 [J].
王健 .
中国体育科技, 2001, (04) :10-12+21
[3]   肌电信号的相空间分析 [J].
杨志家 ;
赵光宙 .
生物物理学报, 1998, (02) :65-69
[4]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J].
王健 ;
金小刚 .
中国体育科技, 2000, (08)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