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五谷、六谷与九谷——谈谈甲骨文中的谷类作物
被引:31
作者
:
宋镇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镇豪
机构
:
来源
:
中国历史文物
|
2002年
/ 04期
关键词
:
甲骨文;
谷类作物;
五谷;
六谷;
九谷;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K875 [各种用品器物];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古代文献中所谓“五谷”、“六谷”、“九谷”之说,其品物大体已备见甲骨文,可以按五谷、六谷、九谷的成数,规范商代的谷类粮食作物。稷(粟、高粱之类米质较次的旱地谷类作物)、黍、麦、稻、 (大豆),称得上是商代的“五谷”。略略别之,粟、黍、麦、稻、高粱、大豆,可称为商代的“六谷”。再细言之,则甲骨文中所见的禾(粟)、黍、粱(秫,指糯性粟)、麦(大麦)、来(小麦)、(禾尼)(稻)、(禾余)(糯稻)、大豆、高粱,堪称为商代的“九谷”,是商人社会生活中的九大“粒食”种类。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商代经济史.[M].杨升南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M].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文物出版社.1985,
[3]
殷虚文字记.[M].唐兰著;.中华书局.1981,
[4]
甲骨文字释林.[M].于省吾著;.中华书局.1979,
[5]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73,
[6]
殷虚卜辞综述.[M].陈梦家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6,
[7]
甲骨文“来”字辨析
罗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罗琨
[J].
中原文物,
1990,
(03)
: 26
-
33
[8]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发掘简报
[J].
文物,
1976,
(10)
: 31
-
35
[9]
商代的榖類作物
于省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于省吾
[J].
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7,
(01)
: 81
-
107
←
1
→
共 9 条
[1]
商代经济史.[M].杨升南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M].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文物出版社.1985,
[3]
殷虚文字记.[M].唐兰著;.中华书局.1981,
[4]
甲骨文字释林.[M].于省吾著;.中华书局.1979,
[5]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73,
[6]
殷虚卜辞综述.[M].陈梦家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6,
[7]
甲骨文“来”字辨析
罗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罗琨
[J].
中原文物,
1990,
(03)
: 26
-
33
[8]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发掘简报
[J].
文物,
1976,
(10)
: 31
-
35
[9]
商代的榖類作物
于省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于省吾
[J].
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7,
(01)
: 81
-
10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