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活动积温和极端持续低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王艳华 [1 ]
任传友 [1 ]
韩亚东 [1 ]
张菁 [2 ]
张文忠 [1 ]
黄瑞冬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沈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持续低温指数; 活动积温; 粮食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低温冷害是制约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了解低温冷害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对于防灾减灾、合理搭配农作物品种熟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东北地区73个气象站1960—2004年温度资料以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0℃活动积温和持续低温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了其对粮食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动积温表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减少的趋势,持续低温指数表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谐波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活动积温存在着明显的2.5~4a的周期振荡,持续低温指数主要表现为2.5~5a和10a左右的周期振荡。粮食产量的波动带有明显的活动积温和持续低温指数的信息,纬度越高,粮食产量受活动积温的影响越大,受持续低温指数的影响越小。活动积温是制约东北地区粮食和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但持续低温指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持续低温指数每增加1d,会导致辽宁、吉林、黑龙江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下降6.2%、5.8%和2.1%。
引用
收藏
页码:1742 / 17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与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的研究 [J].
李菲 ;
李辑 ;
管兆勇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19-26
[2]   东北夏季气温变异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关系 [J].
孙建奇 ;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662-671
[3]   沈阳地区低温冷害浅析 [J].
卜宪云 ;
徐军 .
辽宁气象, 2002, (03) :17-18
[4]   辽宁地区作物低温冷害的遥感监测和气象预报 [J].
吉书琴,张玉书,关德新,张淑杰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1) :16-20
[5]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黄嘉佑编著;.气象出版社.2004,
[6]  
农作物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M].王春乙;郭建平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