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婚”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10
作者
杨佳佳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逼婚; 婚姻焦虑; 婚姻观念; 社会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13 [婚姻];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百合网投放的一则"逼婚"广告遭到公开抵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父母逼婚"现象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父母逼婚"现象的产生有文化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理想预期与现实中子女婚姻实践存在出入而出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父母逼婚"现象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代际之间关于婚姻问题的一种冲突,是一种"中国式的婚姻焦虑"。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婚姻的“祛魅”与家庭观的位移 [J].
吴小英 .
探索与争鸣, 2013, (05) :18-20
[2]   减少婚姻焦虑,须从完善公共政策做起 [J].
陈友华 .
探索与争鸣, 2013, (05) :20-22
[3]   论社会压力下当代中国青年的选择 [J].
左玉珍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 (03) :76-80
[4]   我国婚姻中的理性策略 [J].
赵瑞芳 .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 (03) :119-123
[6]   传统“家本位”思想及其延伸的现代启示 [J].
王运萍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27-29
[7]   社会问题的六大特点 [J].
青连斌 .
理论前沿, 2002, (10) :28-29
[8]  
社会学概论新修.[M].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商务印书馆.1999,
[10]  
中国80后独生子女婚姻观研究.[D].黄慧.江西师范大学.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