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

被引:25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D染色体组;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异源多倍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选用 2 3个D染色体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CIMMYT的 2 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 6份材料在D染色体组上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 (92个 ) ,平均每个基因座为 4个。遗传距离计算结果也显示 ,2 6份材料D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平均遗传距离高达 0 .4 95 5。因此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作为拓宽普通小麦遗传基础的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研究还发现 ,由同一个粗山羊草基因型与不同硬粒小麦杂交合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如合成种 17和 18)在所用检测的 2 3个基因座中有 3个存在差异 ,说明小麦在多倍化后 ,供体基因组在重复序列区域会发生遗传分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张义荣
    倪中福
    梁荣奇
    李继刚
    李保云
    刘广田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 38 - 43
  • [2] 小麦21条染色体RFLP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贾继增
    张正斌
    K. Devos
    M. D. Gale
    [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1, (01) : 13 - 21
  • [3]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Ⅰ.利用RAPD标记研究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
    孙其信
    黄铁城
    倪中福
    J.D.Procunier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02)
  • [4] 分子标记与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A].倪中福;张义荣;梁荣奇;刘广田;孙其信;.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