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消费的北京市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爽
李忠魁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北京市; 资源消费;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4.01.057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最新成果,对北京市2011年的生物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建筑用地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类测算和实证分析,并通过不同计算方法探究影响生态足迹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2011年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分别为0.07ghm2/人和3.36ghm2/人,生态赤字高达-3.29ghm2/人,严重的亏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建议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建立节约高效的生产消费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土地生态承载能力,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转移,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8+315 +3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中不同参数选择的影响分析 [J].
白钰 ;
詹望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1, (06) :151-156
[2]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宫继萍 ;
潘竟虎 ;
石培基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1, (02) :198-201
[3]   延安市2001-2006年生态足迹分析 [J].
邢华超 ;
陈知送 ;
王秀茹 ;
许其功 ;
夏训峰 ;
高如泰 ;
席北斗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6) :143-146
[4]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鲁西南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测度 [J].
王汉卫 ;
成杰民 ;
孙天然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03) :125-129
[5]   中国主要农产品全球平均产量的更新计算 [J].
谢鸿宇 ;
叶慧珊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76-80
[6]   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 [J].
岳东霞 ;
李自珍 ;
惠苍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3) :454-463
[7]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生态学报, 2001, (09) :1484-1493
[8]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倪鹏飞;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