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幽夜蛾迁飞的雷达观测和虫源分析

被引:30
作者
张云慧 [1 ]
陈林 [1 ]
程登发 [1 ]
张跃进 [2 ]
姜玉英 [2 ]
蒋金炜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3]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旋幽夜蛾; 迁飞; 雷达观测; GIS; 虫源分析;
D O I
10.16380/j.kcxb.2007.05.010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是我国北方农牧地区局部暴发为害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危害逐渐呈上升趋势,但目前的研究对其大范围发生危害规律及是否具有迁飞性尚缺乏明确的认识。本文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和相关辅助设备的长期自动观测和基于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研究了2005年吉林省白城地区通榆县和大安市旋幽夜蛾暴发的虫源性质及成虫空中飞行参数。结果表明:白城地区5月中旬20cm的平均地温并不满足越冬代蛹羽化的最低温度;2005年5月下旬成虫盛发期东北、华北地区空中风场以南风和偏南风居多,为成虫迁入提供了有利的运载气流。6月下旬雷达观测点卵巢解剖显示,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整齐、级别较低,具有典型的迁出昆虫生理特征。雷达观测显示,成虫飞行最高可达距地面1000m,主要选择在距地面300~500m高度段,在500m高度可以整夜飞行。初步判定旋幽夜蛾具有迁飞特性,这一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其发生规律以及提高其预测预报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94 / 5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旋幽夜蛾在白城市首次大面积暴发为害 [J].
安丽芬 ;
战继春 .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08) :38-38
[2]   华北地区昆虫秋季迁飞的雷达观测 [J].
吴孔明 ;
程登发 ;
徐广 ;
翟保平 ;
郭予元 .
生态学报, 2001, (11) :1833-1838
[3]   三叶草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J].
井双泉 ;
蒋丽萍 ;
赵生普 ;
吴新和 ;
薛穗花 ;
姜根红 ;
杨丛伟 ;
安继江 .
中国甜菜糖业, 2001, (02) :39-40
[4]   旋幽夜蛾在棉田的发生与防治 [J].
于江南 ;
周晓华 ;
马野平 ;
包玉琴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72-74+83
[5]   旋幽夜蛾卵期耐寒性研究 [J].
谢令德 .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32-36
[6]   旋幽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J].
孙治华,赵素珍 .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5, (02) :23-24
[7]   旋幽夜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J].
赵占江 ;
陈恩祥 ;
张毅 .
中国甜菜, 1992, (04) :27-30
[8]   旋幽夜蛾发育有效积温的研究 [J].
赵占江 ;
张毅 ;
陈恩祥 .
昆虫知识, 1991, (02) :88-91
[9]   三叶草夜蛾研究初报 [J].
马自昌 ;
蒙延荣 .
新疆农垦科技, 1983, (06) :38-39+35
[10]   石河子地区甜菜的新害虫 [J].
曹慢 ;
吕金海 .
新疆农业科学, 1963, (08) :3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