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北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110
作者
赵世伟
周印东
吴金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3] 陕西杨陵
[4] 陕西杨陵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 湖南长沙
关键词
子午岭北部;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特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2.04.031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区次生植被演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吸力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参数a值也随着植被类型的不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辽东栎群落>白桦林群落>山杨林群落>狼牙刺群落>虎榛子群落>铁杆蒿群落。在同一吸力段范围内,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辽东栎林群落、山杨林群落、白桦林群落、虎榛子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铁杆蒿群落、撂荒地。在低吸力段,不同群落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差异明显,乔木林土壤的含水量最高,灌木林高于草地土壤,撂荒地土壤最低。在20~50cm土层中,随着土壤吸力的增高,各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在中吸力段,乔木林地0~20cm土壤含水量最高,但草地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灌木林地。20~5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与上层土壤相似。植被类型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对土壤的蓄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2+94 +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J].
邹厚远 ;
刘国彬 ;
王晗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1-8
[2]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的土壤性质变化 [J].
胡泓 ;
刘世全 ;
陈庆恒 ;
王昌全 ;
潘开文 ;
庞学勇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4) :308-314
[3]   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的变化 [J].
周厚诚 ;
任海 ;
向言词 ;
彭少麟 ;
李萍 .
热带地理, 2001, (02) :104-107+112
[4]   黄土高原几种主要土壤的物理性质研究 [J].
王夏晖 ;
王益权 ;
Kuznetsov MS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99-103
[5]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J].
徐凤兰 ;
魏坦 ;
刘爱琴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03) :53-56
[6]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凋落物数量及分解动态 [J].
张庆费 ;
宋永昌 ;
吴化前 ;
由文辉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03) :59-64
[7]   车八岭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卢其明 ;
林琳 ;
庄雪影 ;
陈红跃 ;
黄永芳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3) :51-55
[8]   浙江天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张庆费 ;
由文辉 ;
宋永昌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7, (02) :37-41
[9]   华南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类型的初级生产力和养分 [J].
管东生 .
生态学杂志, 1996, (03) :11-14
[10]   关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学依据探讨 [J].
邹厚远,关秀琦,韩蕊莲,张信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5, (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