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变化及与其耐寒性的关系

被引:47
作者
高灿红
胡晋
郑昀晔
张胜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相对生长率; 过氧化物酶; 脯氨酸; 耐寒性; 玉米自交系; 逐步回归分析;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208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黄C(耐寒型)和Mo17(低温敏感型)两种耐寒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幼苗在低温逆境(5℃,3d)下,根、中胚轴和胚芽鞘3个部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及与其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期间,黄C的中胚轴、胚芽鞘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Mo17;黄C的根、中胚轴、胚芽鞘3个部位的CAT、POD活性和Pro含量变化率(其中,中胚轴分别为39·02%、-31·35%和86·86%)均高于Mo17(中胚轴变化率分别为1·86%、-48·67%和12·01%);黄C3个部位的质膜透性(中胚轴为22·05%)均低于Mo17(中胚轴为29·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黄C低温期间积累的干物质主要与Pro含量有关,而Mo17主要与POD活性有关,玉米幼苗中胚轴对低温反应最敏感,中胚轴Pro含量变化率与玉米耐寒性关系最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1045 / 1050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