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断裂带活动趋势与动态特征

被引:17
作者
杨国华
王敏
韩月萍
周晓燕
王秀文
郭跃宏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2] 山西省地震局
[3] 山西省地震局 中国天津
[4] 中国天津
[5] 中国太原
关键词
GPS测量; 山西断裂带; 趋势性活动; 动态变化; 孕震区段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 6期复测资料 (1996~ 2 0 0 1)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趋势及动态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现阶段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 ,南段向东运动 ,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 ;但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 ,断裂带从南到北在垂直方向上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分量为 3mm a左右 ;该带的南北向伸展运动量也只有 1mm a ,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 (2 )趋势性运动所反映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 72°。 (3)每年间的活动性质并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 ,并偏离趋势性活动 ,由此所推算出的应变场参数不能反映基本应力场的物理特性。 (4)高频运动 (每年的 )不但存在而且复杂 ,强度是趋势运动的数倍。 (5 )无论是长趋势性活动还是每年的活动都看不出区内任何一条断裂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动(包括走滑运动 )。趋势性运动结果不仅验证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南强北弱”的基本特征 ,而且一直持续到华北腹地。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差异活动可能说明板内各块体之间的差异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渐变来完成的 ,并不是以某一条断裂或狭小条带为界的突变过渡来实现的。动态活动明显存在则可能表明 :(1)在基本应力场的大环境下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 (2 )由于介质的物性存在着差异 ,区域应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中国地震, 2001, (03) :52-60
[2]   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 [J].
杨国华 ;
赵承坤 ;
韩月萍 ;
王秀文 ;
郭跃宏 .
地震学报, 2000, (05) :465-471+560
[3]   山西地堑系现今构造应力场 [J].
安美建 ;
李方全 .
地震学报, 1998, (05) :14-18
[4]   山西中强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异常特征 [J].
王秀文 .
山西地震, 1995, (02) :3-8
[5]   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 [J].
杨国华,巩曰沐,杨春花 .
中国地震, 1994, (01) :13-18
[6]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J].
徐锡伟 ;
邓起东 ;
董瑞树 ;
张崇立 ;
高维安 .
地震地质, 1992, (04) :305-316
[7]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 [J].
邓起东 ;
王克鲁 ;
汪一鹏 ;
唐汉军 ;
吴裕文 ;
丁梦麟 .
地质科学, 1973, (01) :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