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按蚊在我国不同纬度地区栖息差异的观察

被引:1
作者
刘维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东昆虫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栖息习性; 栖性; 按蚊属; 吸血; 滞留喷洒; 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 早在1951年Muirhead-Thomson已指出某些按蛟的栖性与防制效果有密切关系。其后Senior-White进一步将按蛟的吸血及栖性分为室内吸血窒内消化、室内吸血室对消化、室外吸血室内消化、室外吸血室外消化四个类型(Senior-White,1954)。并指出第1种类型滞留喷洒对其效果很好,第2、3种次之,第4种则全无效果。孟庆华(1957)把按蚊分为野生、家内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类型。并指出我国微小按蚊为家内种。其后何琦、冯兰洲(1959)也明确指出海南岛近年来用滞留喷洒的方法防制微小按蚊之所以取得效果,即由于其为家栖种。 中华按蚊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并在传病上具有重要性的蚊虫。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极其不同,因而影响到蚊虫的栖性具有某些差异是很可能的。本文是作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观察所得的一些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在广东对按蚊出入居室与室内栖息情况的观察 [J].
李姿 .
昆虫学报, 1960, (01)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