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抉择——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被引:13
作者
庄友刚
机构
[1] 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技术建构; 社会建构; 城市化;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2.02.010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特点表明城市建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即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城市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遮蔽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建构,由此导致并强化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191 +1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后大都市.[M].(美) 索亚 (Soja;E.W.) ;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城市发展史.[M].(美)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包亚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