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被引:23
作者
吴波
苏志珠
杨晓晖
刘文
鞠洪波
刘燕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荒漠化; 监测与评价; 指标体系; 基准;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5.04.023
中图分类号
X836 [食品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490 / 4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绿洲荒漠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高志海 ;
丁国栋 ;
张克斌 .
干旱区研究, 2001, (02) :19-24
[2]   干旱地区草场荒漠化及其评价 [J].
陈杰 ;
龚子同 ;
高尚玉 .
地理科学, 2000, (02) :176-181
[3]   荒漠化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研究 [J].
孙武 ;
南忠仁 ;
李保生 ;
张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2) :160-163
[4]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J].
董光荣 ;
吴波 ;
慈龙骏 ;
周欢水 ;
卢琦 ;
罗斌 .
中国沙漠, 1999, (04) :22-36
[5]   中国荒漠化监测技术综述 [J].
林进 ;
周卫东 .
世界林业研究, 1998, (05) :59-64
[6]   荒漠化评价的理论框架 [J].
刘玉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 (03) :75-83
[7]   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J].
高尚武 ;
王葆芳 ;
朱灵益 ;
王君厚 ;
张玉贵 .
林业科学, 1998, (02) :3-12
[8]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J].
慈龙骏 ;
吴波 .
中国沙漠, 1997, (02) :3-7
[9]   荒漠化监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J].
李锋 .
干旱环境监测, 1997, (01) :1-5+62
[10]   土地沙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探讨 [J].
董玉祥 ;
刘毅华 .
干旱环境监测, 1992, (03) :179-1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