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危害性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的关联关系与风险防范

被引:11
作者
魏东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法益; 开放的实质刑法观; 保守的实质刑法观; 司法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社会危害性理论与法益理论确实可以成为实质刑法观的理论基础,但是社会危害性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的关联性比较复杂,并非如部分学者所提示的那样一一对应。就持有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立场的学者而言,他们其实并非可以简单地归入实质刑法观立场;而主张改革完善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的部分学者,反而坚持实质刑法观立场。在中国语境下,实质刑法观面临的风险与批评,主要根源就在于作为实质刑法观理论基础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具有太过强大的解释功能,且实质解释论的功能表现包括了保障人权的正面功能与严重侵犯人权的负面功能的两面,呈现出矛盾属性。为了防范风险,不但需要发展实质刑法观,而且需要完善社会危害性理论。单面的实质刑法观或者保守的实质刑法观,主张通过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实质犯罪论的限制与实质司法解释权的限制,以有效防范开放的实质刑法观可能存在的侵蚀人权保障机能的风险,因而应当成为当下中国最理想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科学体系的设想 [J].
曾宪信 .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86, (01) :21-30
[2]  
刑法总则要论.[M].赵秉志;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  
实质刑法观.[M].刘艳红;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M].刘艳红;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罪与刑的探索之道.[M].冯亚东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6]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刑法总则问题专论.[M].赵秉志著;.法律出版社.2004,
[8]  
刑法肄言.[M].高铭暄著;.法律出版社.2004,
[9]  
刑法论衡.[M].王作富著;.法律出版社.2004,
[10]  
刑法格言的展开.[M].张明楷著;.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