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热凝治疗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实验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建民
杨建军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周晓平
机构
[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皮层热凝; 功能区; 癫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1 [癫痫];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皮层热凝治疗功能区局灶型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 .取正常家猫热凝后不同时间的大脑运动区皮层标本 ,观察毁损部位组织的病理改变与超微结构改变 ,运动区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2 .建立家猫运动区青霉素局灶性癫痫模型 ,观察家猫热凝后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及皮层脑电图变化。结果  1 .行为学观察 :在热凝功率为 4U(1U =5 .8W) ,热凝持续时间 1秒 (4U/ 1S)及 3U/ 2S的家猫中 ,无偏瘫及行走不稳 ,在 4U/ 2S、5U/ 1S、5U/ 2S的家猫中 ,术后有偏瘫及行走不稳。 2 .显微镜下观察 :主要改变为两镊尖之间的一弧行带 ,“即刻标本中”神经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 7天以后的标本中则为弧形带内胶质增生。皮层热凝深度随着热凝的功率和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3 .超微结构观察 :神经细胞肿胀、固缩 ,甚至出现胞浆胞核的溶解。树突肿胀、线粒体及神经微丝消失。轴突髓鞘苍白、断裂 ,有脱髓鞘现象。 4 .癫痫控制情况 :在 4U/ 1S组的热凝 ,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局灶性癫痫。结论 适当功率的皮层热凝可有效地破坏水平纤维 ,从而控制癫痫发作 ,并且能较少地影响皮层的主要功能 ,对于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青霉素致癫痫动物模型的机制研究 Ⅰ细胞学和生化学机制
    蒙和
    栾国明
    王天佑
    [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 (03) : 45 - 48
  • [2] 额叶癫痫40例的外科治疗
    刘宗惠
    李士月
    赵全军
    林鸿
    于雪
    [J]. 中华医学杂志, 1999, (02) : 34 - 36
  • [3] 癫痫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解学孔 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