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假释制度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被引:7
作者
竹怀军
机构
[1] 韶关学院法律学系 广东韶关
关键词
假释; 制度; 适用; 立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假释适用率极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立法上,假释制度的完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必要的假释制度;扩大假释的适用对象;将假释的实质条件合并为"确有悔改表现";制定《刑罚执行累进处遇法》,加强对"确有悔改表现"的考察;制定《保护观察法》,尽量减少和避免假释犯"再次危害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假释权利说”导向下的假释撤销程序 [J].
朱伟临 .
法学, 1997, (01) :35-36
[2]   立法超前——法律运行的规律之一 [J].
何勤华 .
法学, 1991, (04) :11-12
[3]  
本体刑法学[M]. 商务印书馆 , 陈兴良著, 2001
[4]  
大陆法系刑法学说的形成与发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宁汉林, 2001
[5]  
刑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铭暄, 2000
[6]  
刑事政策学[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谷实著, 2000
[7]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陈光中主编, 2000
[8]  
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程味秋等编, 2000
[9]  
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田宏杰著, 2000
[10]  
刑事法专论[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组织编写,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