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状砂储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3
作者
张雁 [1 ]
张兆虹 [1 ]
刘丽 [2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微观剩余油; 前缘席状砂; 孔隙结构; 表面润湿性; 填隙物; 杏南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4.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席状砂储层具有层薄和分布面积大等特点,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不同位置、不同规模的席状砂内部具有不同的微观孔隙结构。微观孔隙结构的不同,致使注水开发油田中水驱波及区域内尚残留着大量的剩余油,且分布极为复杂。研究这部分油的存在位置、形态及其成因对油田的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薄片、电镜和压汞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杏南油田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将微观孔隙结构划分为5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缘席状砂储层内不同孔隙结构类型中剩余油的形态及分布规律,确定了润湿性、微观孔隙结构、填隙物及油水粘度比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0+117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