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反倾-顺倾边坡倾倒变形形成条件及发育规模特征

被引:25
作者
邱俊
任光明
王云南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陡倾层状边坡; 倾倒变形; 形成条件; 发育分布特征;
D O I
10.16285/j.rsm.2016.S2.066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以往研究中倾倒变形研究在反倾边坡较多而在顺倾边坡中很少,对两种不同结构的边坡形成倾倒体的异同点更是存在较多空白。在总结大量倾倒体实例基础上,对层状反倾和顺倾边坡倾倒变形形成条件及发育规模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顺倾边坡若发生倾倒,通常表现为坡高H>100m,边坡坡角β>35°,岩层倾角α>60°,岩性为薄层或薄层与中层互层的软岩、软硬相间的岩石;反倾边坡当坡角β>30°及岩层倾角α>30°就可能发生倾倒,其岩性为薄层~中厚层状的软岩、硬岩及具有似层状结构的坚硬岩石均可;提出层状岩质边坡"倾倒临界倾角δ"的概念,对于顺倾边坡,δ≈60°,当α>δ时边坡将可能产生倾倒破坏,当α<δ时边坡通常产生顺层面的"滑移-弯曲"或"滑移-拉裂"型破坏;反倾边坡δ≈30°,当α>δ时边坡才可能演化成明显倾倒变形,当α<δ时边坡不会倾倒或倾倒不明显;对于地质条件基本相同而坡体结构不同的两种边坡,反倾边坡形成的倾倒体无论是发育分布面积还是倾倒深度通常是大于顺倾边坡的,而且一旦形成倾倒体,二者的规模通常是深层的、大型或特大型的;倾倒体的分布面积和倾倒深度均呈现一种随坡高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坡高H=250m时其分布面积和倾倒深度表现为陡然增加,并且反倾边坡增加幅度大于顺倾边坡。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4+532 +53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雅砻江新龙水电站近坝右岸倾倒变形体失稳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吕俊磊.西南交通大学.2015, 01
[2]  
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怒江俄米水电站坝前I~#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研究.[D].宋磊.成都理工大学.2013, S2
[3]  
怒江俄米水电站坝前右岸Ⅱ~#变形体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胡涛.成都理工大学.2013, S2
[4]  
青川县城桅杆梁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王者涛.成都理工大学.2010, 04
[5]  
澜沧江黄登水电站近坝库岸1~#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及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研究.[D].刘根亮.成都理工大学.2010, 04
[6]   A toppled structure with sliding in the Siwalik Hills, midwestern Nepal [J].
Tamrakar, NK ;
Yokota, S ;
Osaka, O .
ENGINEERING GEOLOGY, 2002, 64 (04) :339-350
[7]   A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flexural toppling failure of rock slopes [J].
Adhikary, DP ;
Dyskin, AV ;
Jewell, RJ ;
Stewart, DP .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1997, 30 (02) :75-93
[8]  
资水敷溪口坝址右岸边坡的蠕变倾倒破坏.[A].王耕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中国典型滑坡实例学术讨论会.1986,
[9]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张倬元等编;.地质出版社.1981,
[10]  
工程动力地质学.[M].张倬元;王士天编;.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