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离子注入对紫花苜蓿发芽、生长及幼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葛娟
齐丽杰
赵惠新
李冠
机构
[1]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Ar+注入; 苜蓿; 发芽率; 脂质过氧化;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5.02.043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文研究不同剂量的Ar+注入紫花苜蓿后对种子发芽、生长及幼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观察其随萌发天数的变 化趋势。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率(势)、根长及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呈独特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即在一 定的剂量范围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势)、根长,和有丝分裂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 物酶(POD)活性随萌发天数增加而逐渐升高,注入剂量为6×1016Ar+/cm2时,三种酶的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同功酶 酶谱显示:各剂量下幼苗POD同功酶谱带数量没有变化,而仅表现为酶活性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