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间遗传学在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24
作者
何月秋
黄瑞荣
彭志平
文艳华
曾小萍
邓敏军
机构
[1] 江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品种; 致病性; 稻瘟病菌; 毒力频率;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88.01.01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苗期鉴定了鉴别品种和33个品种对59个菌株的反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方法,探讨了稻瘟病菌致病力的变异和品种的抗病性及抗病品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同一生理小种对鉴别品种以外的品种的致病力不完全一致,回接21个菌株有8个(38.9%)不能使来源品种感病;测定品种对多菌种反应的毒力频率比测定抗小种数更有意义。当家品种汕优63、汕优64,红突31等毒力频率均低于0.3,抗性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抗性谱测定的研究 [J].
杨绍华 ;
李茂胜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1) :68-72
[2]   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J].
邓敏军 .
江西植保, 1985, (01) :3-5
[3]   稻瘟菌致病力变异初探 [J].
罗宽 ;
黄声仪 ;
王国平 ;
王国馨 .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02) :91-94
[4]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主要稻种的致病反应 [J].
霍超斌 ;
刘智英 ;
周亮高 .
广东农业科学, 1982, (01) :42-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