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暴雨和强对流可预报性研究进展

被引:25
作者
闵锦忠 [1 ]
吴乃庚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暴雨; 强对流; 误差增长; 集合预报; 可预报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 [天气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大气可预报性研究是开展天气、气候预测的基础科学问题。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暴雨和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频发,如何深入认识其可预报性问题成为了天气领域研究热点,也是制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大气可预报性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近二十年(1999~2018)国际上关于暴雨和强对流可预报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归纳。主要包括:中小尺度可预报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评估手段及其与传统大尺度天气可预报性研究的差异,初始误差增长机制的几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误差升尺度、误差降尺度、升降尺度并存),数值模式误差和对流环境误差对实际预报性的影响,以及最近的中尺度可预报性科学观测试验进展等。最后,对暴雨、强对流可预报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039 / 105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大气-海洋运动的可预报性:思考与展望 [J].
穆穆 ;
段晚锁 ;
唐佑民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 47 (10) :1166-1178
[2]  
Determining the Spectrum of the Nonlinear Local Lyapunov Exponents in a Multidimensional Chaotic System[J]. Ruiqiang DING,Jianping LI,Baosheng LI.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09)
[3]   集合预报方法在暴雨研究和预报中的应用 [J].
杜钧 ;
李俊 .
气象科技进展, 2014, (05) :6-20
[4]   基于总能量模的GRAPES全球模式奇异向量扰动研究 [J].
刘永柱 ;
沈学顺 ;
李晓莉 .
气象学报, 2013, 71 (03) :517-526
[5]  
The Predictability of a Squall Line in South China on 23 April 2007[J]. 吴多常,孟智勇,严大春.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2)
[6]   梅雨期暴雨系统的流依赖中尺度可预报性 [J].
刘建勇 ;
谈哲敏 ;
顾思南 .
大气科学, 2011, 35 (05) :912-926
[7]   天气和气候的可预报性 [J].
丑纪范 .
气象科技进展, 2011, 1 (02) :11-14
[8]  
Mesoscale Predictability of Mei-yu Heavy Rainfall[J]. 刘建勇,谈哲敏.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3)
[9]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在适应性观测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J].
穆穆 ;
王洪利 ;
周菲凡 .
大气科学, 2007, (06) :1102-1112
[10]   误差非线性的增长理论及可预报性研究 [J].
丁瑞强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7, (04) :57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