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

被引:8
作者
王震亮
朱玉双
陈荷立
宋岩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水化学; 渗入水; 沉积水; 色层效应; 水动力; 准噶尔盆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0.06.005
中图分类号
P592 [水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体本身既是运动的介质,又是蕴含能量的载体,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动力的分布状态。通过对地层水矿化度、水型、钠氯比值、脱硫系数和原油的密度、粘度与凝固点温度,以及天然气中的甲烷含量与Δ R3等九个参数的研究,发现与下伏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相比,侏罗系地层水明显处于一种更加开放的水动力环境,且平面上多发育点式或条带状、埋藏深浅不一的水动力“潜山”,与其他地区相比,后者更容易受到浅层地下水(甚至是地表渗入水)对深层水的淋滤或交替作用。同时,原油、天然气性质也可指示,陆梁隆起南部可能是来自 SW向的压实流与来自 NE向的重力流的水动力平衡作用带,应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另外,根据石西油田的流体性质及水动力剖析,认为石西油田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存在一原油的氧化脱气界面,在该界面上、下分别存在不同的水动力环境,下部油气性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运移色层效应,反映了封闭的水动力环境,而在该界面之上,油气性质纵向变化则更多地受控于氧化脱气、水洗作用等因素,说明处于一种较为开放的水动力环境。最后,还就两条深大断裂的开启封闭历史及其在石西油田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分析 [J].
王震亮 ;
陈荷立 ;
王飞燕 ;
郑承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6) :3-5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古流体动力分析 [J].
王震亮 ;
陈荷立 .
沉积学报, 1998, (04) :105-108
[3]   石西油田石炭系油水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 [J].
王屿涛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1) :44-48
[4]   克拉玛依油区高矿化度重碳酸钠型水的发现与特征 [J].
王仲侯 ;
张淑君 .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1) :39-43
[5]   松辽盆地北部地层水中“指纹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J].
黄福堂 ;
张维芹 ;
张国林 ;
张宏志 .
地球化学, 1993, (02) :136-145
[6]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聚集区带地质特征.[M].宋岩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7]  
天然气运移、储集及封盖条件.[M].邓云山等著;傅家谟;刘德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
[8]  
油气田水文地质学原理.[M].刘方槐;颜婉荪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