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织机洞遗址MIS 3阶段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

被引:25
作者
夏正楷 [1 ]
刘德成 [1 ]
王幼平 [2 ]
曲彤丽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
关键词
MIS 3阶段; 织机洞人类文化遗址; 旧石器中-晚期; 黄土-古土壤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MIS3阶段,即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量的考古调查资料表明,这个阶段也是末次冰期中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当时不仅人类遗址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石制品也较前也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似乎暗示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适宜的气候环境可能是导致人类活动活跃的重要原因。河南郑州织机洞遗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旧石器文化中-晚期洞穴遗址,包括上、中、下3个文化层,其中,下文化层距今5.0~3.5万年,属MIS3阶段。本文试以织机洞遗址下文化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洞外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研究,就我国中原地区MIS3阶段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做一初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阶段,中原地区属于暖温带草原-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宜于人类生活。其中,距今5.0万年前后的MIS3阶段早期,是MIS3阶段中气候最为适宜的时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当时生长有落叶阔叶树的暖温带森林草原环境,为MIS3阶段旧石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织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J].
张松林 ;
刘彦锋 .
人类学学报, 2003, (01) :1-17
[2]   黄土高原马兰黄土记录的MIS3温湿气候 [J].
李玉梅 ;
刘东生 ;
吴文祥 ;
韩家楙 ;
洪业汤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69-76
[3]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4]   40~30ka B.P.中国西北地区暖湿气候的地质记录及成因探讨 [J].
杨保 ;
施雅风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60-68
[5]   水洞沟的新年代测定及相关问题讨论 [J].
高星 ;
李进增 ;
D.B.Madsen ;
P.J.Brantingham ;
R.G.Elston ;
R.L.Bettinger .
人类学学报, 2002, (03) :211-218
[6]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J].
李超荣 ;
郁金城 ;
冯兴无 .
考古, 2000, (09) :1-8+100
[7]   洛阳黄土地层中发现旧石器 [J].
夏正楷 ;
郑公望 ;
陈福友 ;
刘富良 ;
郭引强 .
第四纪研究, 1999, (03) :286-286
[8]   山顶洞遗址的第二批加速器质谱14C年龄数据与讨论 [J].
陈铁梅 ;
R.E.M.Hedges ;
袁振新 .
人类学学报, 1992, (02) :112-116
[9]   用铀子系法测定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的年代 [J].
原思训 ;
陈铁梅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3, (01) :90-94
[10]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J].
尤玉柱 ;
徐钦琦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1, (01) :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