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44
作者
李树深
王应祥
李崇云
王蕊芳
刘光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染色体; 长臂; 染色体组型; 昭觉林蛙; 无尾两栖类; 华西雨蛙; 次缢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四种无尾两栖类——Rana pleuraden Boulenger,R.cates-beiana(Shaw),R.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和Hyla annectans (Jerdon)的染色体组型。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用骨髓及肠管作实验材料。蛙属(Rana)的三个种,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都是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无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他们共有一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即第三对染色体。以上两点表明其染色体演化上的同源性。但是,三者之间亦有明显的差异。滇蛙的次缢痕仅出现在第十对染色体的长臂上,而牛蛙,除此之外,在第七、八两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之;而昭觉林蛙则有三个以上的次缢痕,而且长臂次缢痕不在第十对,而在第七、第八对染色体上,且有三对随体,第十对染色体的次缢痕是在短臂上。 华西雨蛙的2n=24,亦可分成二群:5对大型染色体为一群,7对小型染色体为另一群,次缢痕出现在第九对染色体的长臂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4+87 +87-9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两栖类离体培养细胞的染色体研究
    吴政安
    [J]. 动物学报, 1978, (02) : 117 - 126
  • [2] 中国无尾两栖类[M]. 科学出版社 , 刘承剑, 1961
  • [3] Chromosome banding in Amphibia[J] . M. Schmid.Chromosoma . 1978 (4)
  • [4] Weitere Untersuchungen über Chromosomenverh?ltnisse und DNS-Gehalt bei Anuren (Amphibia)[J] . Fritz-Helmut Ullerich.Chromosoma . 1967 (4)
  • [5] Caryotypes de Rana temporaria (L.) et de Rana dalmatina (Bonaparte)[J] . Catherine Guillemin.Chromosoma . 196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