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坳陷变换构造研究

被引:14
作者
刘剑平
汪新伟
汪新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变换构造; 传递带; 调节带; 伸展块断作用; 临清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讨论了临清坳陷内3个规模较大的调节构造带,即封丘左行传递带、马陵横向背斜调节带和夏津—腰站斜向背斜调节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临清坳陷内"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是由平行于裂谷轴方向的NNE(NE)向伸展正断层和垂直(或斜交)于裂谷轴方向的NW(NWW)斜向滑移断层及横向构造带等共同作用造成的;区内3个规模较大的调节构造带是造成"南北分块"的构造原因,这些调节构造带垂直或斜交于裂谷方向,通过传递带或调节带的方式调节不同伸展域间的应变,从而使区域应变守恒。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临清地区东部新生代伸展构造特征及盆地伸展模式 [J].
刘剑平 ;
汪新文 ;
鲁言文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5) :551-554
[2]   伸展地区变换构造研究进展 [J].
刘剑平 ;
汪新文 ;
周章保 ;
陶国强 ;
文绵良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3) :27-32
[3]   开封坳陷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油气远景 [J].
王定一,汤锡元,陈乃明 .
石油学报, 1994, (02) :39-47
[4]   裂谷盆地转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胡望水 .
国外油气勘探, 1994, 6 (02) :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