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

被引:54
作者
周建波
张秀军
孙业桓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关键词
性病/艾滋病; 人口流动; 预防; 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是促进性病/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的流动无形中加速了HIV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传播,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已是当务之急。此文就有关我国流动人口的概念和人口学特征、性病/艾滋病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行为干预及防治对策等方面作了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进城民工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 [J].
叶旭军 ;
施卫星 ;
李鲁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5) :28-32
[2]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J].
汪宁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5) :3-5
[3]   四川省三类目标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 [J].
孙乔 ;
张建新 ;
李晓松 ;
兰亚佳 ;
车锡嘏 ;
李宁秀 ;
张灵麟 ;
顾仪 ;
刘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9) :33-37
[4]   外来流动人群预防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分析 [J].
韩雪 ;
凌培敏 .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03) :121-121
[5]   依靠科学,进一步抓好艾滋病综合防治 [J].
沈洁自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11) :5-5
[6]   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研究 [J].
徐缓 ;
贾中华 ;
郭际东 ;
徐正田 ;
马玉忠 ;
何景琳 ;
许华 ;
李立明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3, (06) :121-123
[7]   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评价 [J].
傅小鲁 ;
吴德彬 ;
欧智勇 .
现代预防医学, 2002, (06) :803-805
[8]   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 [J].
张为民 ;
李希如 ;
叶礼奇 ;
谢庚 ;
胡英 .
经济研究参考, 1998, (57) :2-18
[9]  
正视艾滋病[M]. 牛津大学出版社 , , 1997
[10]  
HIV/AIDS in China: 1990–2001[J] . Oscar Grusky,Hongjie Liu,Michael Johnston.AIDS and Behavior . 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