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

被引:9
作者
邢怀滨
孔明安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技术; 现代性; 人类学; 技术决定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31 [自然辩证法];
学科分类号
0101 ;
摘要
哲学的目的 ,就是在批判性反思与分析的基础上 ,澄清那些人类借以描述其经验的基本概念。而技术哲学的目的 ,则是对那些借以阐明和表达我们关于技术的思考的概念与概念框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分析。从知识的角度看 ,技术哲学的正当性表现为技术本身就是哲学反思的一个有趣主题 ,知识的惊异性是其哲学反思的主要驱动力 ;从实用的角度看 ,技术哲学的正当性表现为技术在现时代作为一个焦点的象征与隐喻性意义已不言而喻 ,它成了问题之源 ,也折射着所有的问题。因此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关于技术的种种争论 ,如对新的技术可能性 (如克隆人 )的具体决策 ,以及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这些争论显然有着直接的实用主义的尺度 ,其中渗透着不同的技术哲学有助于澄清的哲学假设与观念前提 (如技术是一种自主性的力量 )。毋庸置疑 ,虽然技术哲学面临边缘性的地位与体制化的举步维艰 ,但我们认为 ,技术哲学具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是一门极具成长潜力的哲学分支学科 ,抑或是当代哲学中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一般哲学研究纲领。事实上 ,在当今的中国技术哲学界 ,情形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2 0 0 0年 ,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届技术哲学年会上 ,我提出了“哲学中的技术转向”的说法 ,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 [J].
邢怀滨 ;
陈凡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 (05) :70-73
[2]  
现代知识社会学[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郭强著, 2000
[3]  
TheSociologyofInvention .2 Gilfillan,S.C. MITPress . 1970
[4]  
TheEvaluativeRelevanceofSocialStudiesofTechnology .2 EduardoAibar. http://scholar.lib.vt.sdu/ejournals/SPT/vin3n4 . 1996
[5]  
Basalla,G.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 1988
[6]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2 Mackenzie,D,and Wajcman,J. Open University Pres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