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

被引:24
作者
郭芙蓉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关键词
网络问政; 青年; 积极意义; 理性限度;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0.09.015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互联网从虚拟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青年组成了互联网的主力军,与政府官员共同构成了网络问政的重要主体。网络问政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理性客观对待,警惕网络问政流于形式、疏于责任以及青年网络问政中的非理性行为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麦克风时代”与舆论引导问题 [J].
周奉真 .
求是, 2010, (04) :21-22
[2]   “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J].
张晓冰 .
新闻知识, 2009, (08) :76-77
[3]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 [J].
陈剩勇 ;
杜洁 .
学术界, 2005, (05) :35-47
[4]  
众声喧哗.[M].胡泳;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理解媒介.[M].(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6]  
政治社会学.[M].(美)奥罗姆(Orum;A.M.)著;张华青;孙嘉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