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神经刺激不同部位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魏妮 [1 ]
燕铁斌 [1 ]
Christina WY HuiChan [2 ]
陈月桂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2]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
关键词
经皮电神经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 脑卒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比较单次(45 min)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不同部位治疗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按TENS的治疗部位将1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同时刺激偏瘫侧上、下肢组(上下肢组)8例和单独刺激偏瘫侧上肢组(上肢组)6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45 min的TENS治疗,刺激频率为100 Hz,脉宽为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分析双侧上、下肢或双上肢SEP检测过程中N9和N20的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SEP的重复检测信度,并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得到的SEP结果差异。结果2组患者2次检测的SEP值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值为0.9006~1.0000,上肢组优于上下肢组。治疗前、后比较,上下肢组的N9和N20波幅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而上肢组N9及N20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以N20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前2组患者SE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治疗前SEP值为协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2组患者S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次45 min的TEN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SEP值,单独刺激上肢或同时刺激上下肢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但单独刺激上肢的方法可重复性更高,SEP值的改变更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J].
王晓明 ;
杨德本 ;
许可 ;
张国元 ;
林超琼 ;
赵晓琼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01) :33-35
[2]   经皮电神经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J].
米立新 ;
王彦香 ;
张仲 ;
杨联平 ;
张克亮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4) :19-21
[3]   体感诱发电位在预测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J].
马超 ;
许俭兴 ;
燕铁斌 ;
黄利荣 ;
曾海辉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01) :36-38
[4]   体感诱发电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评价 [J].
孙岩 .
中国综合临床, 1999, (02) :114-114
[5]  
神经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杨期东主编, 2002
[6]  
实用瘫痪康复[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燕铁斌,窦祖林主编, 1999
[7]  
临床诱发电位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潘映辐 主编, 1988
[8]  
Predictive value of median-SSEP in early phase of stroke: a comparison in supratentorial infarction and hemorrhage[J] . Plamen Tzvetanov,Rossen T. Rousseff.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 2005 (6)
[9]   STRETCH REFLEX LATENCIES IN SPASTIC HEMIPARETIC SUBJECTS ARE PROLONGED AFTER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 [J].
HUICHAN, CWY ;
LEVIN, MF .
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 1993, 20 (02) :97-106
[10]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on Barthe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Index score following stroke. Tekeoolu Y,Adak B,Goksoy T.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