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于贵瑞
张雷明
孙晓敏
李正泉
伏玉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ERN综合研究中心
[2] 北京100039
[3] 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ERN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通量观测网络; 稳定性同位素观测网络; 碳通量; 涡度相关; 亚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5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作为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区域以其广阔的地域、独特的气候、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等特点,日益成为全球碳通量观测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目前在亚洲地区已经成立了AsiaFlux(日本),KoFlux(韩国)和ChinaFLUX(中国)区域性观测研究网络,约有54个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通量观测站点,观测区域覆盖了从2°N到63°N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地、高寒草甸和各种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各观测站点都在以涡度相关技术为主体对植被-大气间的CO2,H2O和能量通量、以及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关键过程进行着长期和连续的观测,所获取的观测数据将被用于量化和对比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碳收支与水平衡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验证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的物质交换模型,服务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集成性研究.长期以来,亚洲地区的科学家在观测理论与技术、生态系统通量特征和模拟模型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为全球通量观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为进一步提高亚洲地区的通量观测研究水平、加速观测数据的积累、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水平,急需建立复杂地形和夜间NEE质量评价与校正的方法论体系,构建和发展通量观测网络与稳定性同位素观测网络、水碳循环过程实验网络以及遥感观测或高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 [1] 非平坦下垫面涡度相关通量的校正方法及其在ChinaFLUX中的应用[J]. 朱治林,孙晓敏,袁国富,周艳莲,许金萍,张仁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2]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多尺度试验观测和跨尺度机理模拟[J]. 曹明奎,于贵瑞,刘纪远,李克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3] 涡度相关测定中平均周期参数的确定及其影响分析[J]. 孙晓敏,朱治林,许金萍,袁国富,周艳莲,张仁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4] 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植被湍流通量测定分析[J]. 温学发,于贵瑞,孙晓敏,刘允芬.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5]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的评价[J]. 李正泉,于贵瑞,温学发,张雷明,任传友,伏玉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6] 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及环境响应特征[J]. 于贵瑞,温学发,李庆康,张雷明,任传友,刘允芬,关德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7] 千烟洲人工针叶林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J]. 刘允芬,宋霞,孙晓敏,温学发,陈永瑞.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8] 气象条件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通量的影响[J]. 关德新,吴家兵,于贵瑞,赵晓松,韩士杰,金昌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交换的涡动通量修订[J]. 吴家兵,关德新,孙晓敏,赵晓松,韩士杰,金昌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 [10] 冬季强风条件下森林冠层/大气界面开路涡动相关CO2净交换通量的UU修正[J]. 张军辉,韩士杰,孙晓敏,唐凤德.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