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叶病毒种子传毒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4
作者
葛莘
张明厚
机构
[1] 东北农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种子传毒;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02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苗期症状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查了大豆种子内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传毒率及带毒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带毒大豆种子产生的病苗,其症状主要有花叶、卷叶、叶脉束状、叶脉坏死、凸斑和单叶扭曲等类型。苗期症状观察得到的种子传毒率,与用ELISA法检查去种皮大豆种子的带毒率高度吻合,相关系数r=0.92(n=31),说明此两种方法检查种子传(带)毒率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 本文提出了种子“群体病毒浓度”的概念。“群体病毒浓度”=群体内病毒总量/群体内种子总数。38个处理组合和3,591粒种子逐粒用ELISA法检查表明,“群体病毒浓度”与该群体的种子传毒率呈正相关,r=0.93(n=38)。将种子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用ELISA法检查的结果也证明,“群体病毒浓度”与种子传毒率呈直线相关。因此认为可以用ELISA法对种子群体直接进行测定来估计种子的传毒率。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哈密瓜种子带毒率检测及带毒种子的热处理效果研究
    孙怡
    徐海燕
    毕圻
    李国玄
    王志民
    [J]. 植物病理学报, 1985, (01) : 64 - 65
  • [2] 大豆花叶病毒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
    马德芳
    徐绍华
    张作芳
    胡伟贞
    张成良
    宋淑敏
    赵瑞生
    [J]. 植物病理学报, 1982, (02) : 49 - 54
  • [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豆类种传病毒的研究
    张成良
    张作芳
    胡伟贞
    宋淑敏
    赵瑞生
    马德芳
    高乔婉
    [J]. 植物保护学报, 1982, (01) : 9 - 14
  • [4] 大豆褐斑粒与大豆花叶病毒若干株系的关系
    吕文清
    张明厚
    钟兆西
    [J]. 植物病理学报, 1981, (02) : 33 - 38